- 周诗然;
“形体行动方法”是我国演员创造角色的重要方法和话剧理论基础。然而“形体行动方法”并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本人亲自命名,其完整内涵也未得到斯氏归纳阐述,这使现当代对“方法”的译名和内涵的研究产生诸多不一观点。“形体行动方法”及“形体动作方法”之间一词之差其内涵却影响到对“方法”核心原则和侧重的不同理解。“行动分析方法”和“小品方法”均为对“方法”的深入解读,二者的核心原则“即兴性”要求演员在大致了解剧本内容后就从简单的形体动作开始“行动”。“行动”之于“动作”更具目的性与小品性,作为演员找寻舞台自我感觉的途径,“形体行动方法”的译法更为接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论原貌。
2023年15期 No.459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房开颜;
关于中国小剧场戏剧的概念界定和特点总结,长期以来存在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起源于小剧场戏剧在引进中国时存在的概念争论。小剧场戏剧经过“移植”后,其不确定性在中国的表现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观念变革、戏剧实验以及剧场条件的变化等方面。通过研究发现,小剧场戏剧的特点在不断更新与变化,更有向大剧场转移的趋势。
2023年15期 No.459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柳伊;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创新发展和演化,短视频平台强势崛起,戏曲文化与短视频传播形态相融合,满足了新时期戏曲艺术拓展传播途径的需要,也满足了短视频平台提升文化内涵的需要,二者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基于此,探讨戏曲短视频的传播形态,分析戏曲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的价值,有助于戏曲短视频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和价值提升。
2023年15期 No.459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陆冠鸣;
我国的戏曲数字化早已启动,最初主要是针对戏曲剧目文本资料的数字化,并取得了多项成果。近些年来,戏曲数字化开始转向音频和视频领域。本文将从戏曲数字化的价值和意义入手,探讨数字化传播视域下戏曲录音技术的实际应用策略。
2023年15期 No.459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张海伦;潘健华;
现当代京昆传统戏演出继承了昇平署时期形成的面部化妆范式、戏衣分类原则。且“上五色”“下五色”之形成也与昇平署蟒衣之色彩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但当今的扮相也并非对昇平署“穿戴”范式的全盘照搬,京昆表演者也对旦角的贴片样式及戏衣上过于繁杂的花纹进行了改良。
2023年15期 No.459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郡郡;谢紫柔;
粤剧粤曲是广东的重要文化标志和文化品牌,不仅在广东省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且在全国、全世界华人地区都有广泛影响[1]。粤剧源于佛山,被誉为“南国红豆”。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省,许多粤剧演员从舞台走上讲台,为粤剧的传承加入年轻人的力量,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佛山浓厚的粤剧粤曲文化氛围得益于十数年的沉淀与推广。早在2007年,佛山小学就携手顺德曲艺家协会进行校园粤剧文化的传承,这不仅有利于粤剧粤曲的发展、改革、创新,而且将素质教育落实于学校课堂,突出了“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本文选取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华东小学粤剧研究基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广东地区粤剧粤曲进校园的开展情况。
2023年15期 No.459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杨平;
在秦腔当中,旦角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秦腔是一门以唱为核心的戏曲艺术,所以唱腔与舞台表演艺术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对戏曲艺术的表现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对于秦腔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探析秦腔旦角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以期能够为这一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2023年15期 No.459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狄松菊;
桂林渔鼓是在桂林各地都获得广泛传播的叙说性曲种,它不但受到桂林当地民众的喜爱,在整个广西也流传甚广,而且还传至湘、黔等地。2010年,桂林渔鼓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桂林渔鼓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桂林渔鼓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内涵丰富,具备极高的文化价值,因而探究其发展、创新与传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023年15期 No.45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于金池;
自然主义作为一场文学运动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兴起。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法国批判主义作家左拉的“实验小说”,同时,自然主义文学也受到当时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的影响,部分自然主义作品能像镜子一样全方位、透彻清楚地反映现实生活。这就使自然主义一举成为资本主义和工业快速发展时期的现代文学的一大流派,自然主义戏剧不可避免地承担起对古典戏剧进行创新与发展的使命。以下将从提炼自然主义戏剧的主张入手,逐步分析自然主义戏剧的创新与发展。
2023年15期 No.459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马烨涵;
“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课题,它对艺术心理活动如艺术感知、艺术记忆、艺术思维、艺术想象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创作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学习和艺术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确定和稳固的艺术心理态势。”周莉亚、韩真两人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与两人的艺术心理定势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她们对舞剧艺术的探索也在其艺术心理定势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变化。本文从影响艺术心理定势形成的因素和艺术心理定势的变异特性两方面对两位编导的艺术创作进行分析。
2023年15期 No.459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康磊;
在戏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舞蹈编导的体现过程可以根据新的舞蹈素材与舞蹈方法的挖掘目标,强调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舞蹈编导需要根据戏曲传统文化的传播基础,创新编导方式,将戏曲中的服饰道具、桌椅空间、语汇等戏曲形态元素与舞蹈编导有机融合,充分展现传统戏剧之美,具体强调传统文化思想的审美特点。本文通过对舞蹈编创对戏曲形态元素借鉴效果的详细阐述,将戏曲形态元素与舞蹈编导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新时期舞蹈创作的价值。并且,还要对持续保有中华民族传统程式之美,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特征,提供具体化的舞蹈编创发展参考。
2023年15期 No.459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罗清;
传统戏曲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独特的唱腔与表演形式、演唱技巧以及蕴含的审美情趣让人惊叹。随着世界文化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民族声乐要想在多元文化艺术中脱颖而出,就要重视对传统戏曲元素的吸收与借鉴,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多元创新。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戏曲艺术与民族声乐的关系,提出在民族声乐中有效应用戏曲元素的策略,并对在民族声乐中应用戏曲元素提出建议,以期为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2023年15期 No.459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高凌霄;
《原野》是曹禺于1937年创作的经典戏剧作品,也是曹禺唯一描写中国农村的作品。这部作品创作风格独特,故事内蕴丰富。通过文献检索,知网所收录的关键词为《原野》的期刊大概有400多篇,但从色彩的角度来解读这篇戏剧的文章数之寥寥。笔者试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简要分析戏剧《原野》中色彩词语的运用对戏剧文本内容呈现、主题表达的意义。
2023年15期 No.459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婧怡;
性格喜剧《伪君子》(1664-1669)结合了古典主义创作原则与民间喜剧手法。全剧五幕严格按照“三一律”原则,情节集中围绕揭露“伪君子”达尔图夫虚伪、伪善的真实面孔而展开。这一典型宗教骗子形象的成功塑造,让“达尔图夫”在特定语境中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伪君子》中人物表现出的鲜明性格对情节有极大推动作用;进步民主思想、王权、政治妥协也在这部古典主义戏剧中渗透;让笔者联系现实,产生了对“伪”与“善”的标准问题的思考。
2023年15期 No.45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1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石婷;
演员主要通过对人物心理行动线的梳理来获得人物的情感,它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帮助演员准确把握角色行动脉络的重要支撑。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深入挖掘心理行动线,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角色的心理活动,会感受到充实的人物情感并找到准确鲜明的外部表现方式,为演员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提供坚实的心理依据。本文是以如何建立角色心理行动线、如何体现人物心理行动线以及建立角色心理行动线的重要作用这三个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并以话剧《灵魂拒葬》中琼·柏克的角色创作为例,对人物心理行动线加以探索和研究。
2023年15期 No.459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丁胜强;
廉政小戏京剧《特别考试》以“水滴石穿”四个字为故事主线,启迪大家要多注意生活中一些细节,否则长此以往必然会酿成大错,进而起到警示劝善的作用。该剧的舞台美术设计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以简约写意的语言表现了当代戏曲的舞台空间结构。当代戏曲舞台美术设计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要建立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现代视觉方式的组合、重构,使造型更加符合演出的需求,从而使得作品本身既要具有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特征,又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2023年15期 No.459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庄云潇;
“声音景观”为加拿大作曲家谢弗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重要概念,本文将声音景观这一概念引入音乐学学科中,并以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为例,从声景构建、文化意义等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
2023年15期 No.459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黄睿;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刘天华先生对二胡的形制进行改良,将二胡的地位由伴奏转变为独奏乐器后,二胡作品创作的数量与日俱增。随着二胡作品创作的发展,作曲家们对其题材方面的探索也在不断地拓展、创新。刘文金先生创作的《如来梦》是我国第一部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二胡套曲,是二胡创作题材的又一个突破。本文将从乐曲的演奏技巧与意境表达方面结合南宗禅思想与笔者自身的演奏体悟,探讨如何更好地表达乐曲意境,尝试为今后此类乐曲的演奏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思路。
2023年15期 No.45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遆亚宁;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多样的民族文化不断发展演变,涌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其中,二胡曲《天山风情》就是极具代表性的民族乐曲。《天山风情》由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编创,以“丝绸之路”为主题,融合新疆地域特色,突破传统音乐风格,展现了我国天山地区的壮美景象,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本文通过对该作品创作背景、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的阐述与分析,探索了二胡曲《天山风情》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特点,进一步挖掘当代二胡曲的民族特色与艺术内涵。
2023年15期 No.459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张锐;
黄自先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音乐领域的重要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谱写了《西风的话》《花非花》等大量作品,是最先探索和思考我国民族音乐发展方向的先驱者。艺术歌曲是其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一部分,本文从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及黄自的生平成就入手,并以歌曲《春思曲》为例。该曲创作于我国民族苦难深重的20世纪30年代,不论从填词还是调式调性来看都显现了深刻的艺术内涵。因而,本文将对这首艺术歌曲进行多方面阐述研究,深入思索其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2023年15期 No.459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7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吕彦瑾;
本文通过收集和研究国外关于肖邦学生的文献和可靠的证据,总结了有关肖邦演奏方式的五个特质。目的在于从原始资料获取最真实的肖邦钢琴演奏的方式,为现代钢琴演奏提供理论基础。
2023年15期 No.459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孔冰妮;
本文简单说明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历程,并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理念进行了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旋律、和声安排、结构安排这几方面入手,多角度分析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并综合探索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所具备的民族性、个性化、悲剧与多元性特征,从而丰富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创作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
2023年15期 No.459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吕沐阳;
《焰火》是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中的最后一首,也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之一,也是德彪西音乐风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演奏,笔者感受到《焰火》独特的音乐语言,这种音乐语言可以把作曲家的意图直观传递给演奏者与听者,使其脑海中呈现出作者想表达的音乐场景与音乐画面。作为一个印象派的钢琴音乐家,德彪西不断吸纳不同的音乐风格并进行实践,最终确立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印象派风格。本文通过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焰火》探究其印象派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2023年15期 No.459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杰盈;
“花腔”是西方美声唱法中用于华彩性乐段的一种演唱形式,在20世纪初随着美声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尚德义长期关注“花腔”技法,其创作的《七月的草原》极具代表性。这首作品的创作灵感和民族元素来源于新疆民族音乐,具有浓烈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同时,融合花腔唱法,使作品兼具东西方音乐的美感,在使人们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可以领略西方演唱形式的特点。本文从《七月的草原》的创作背景、音乐本体角度,结合笔者自己的演唱经验,分析这首作品的演唱技巧,也希望通过理论层面的分析为突破演唱实践中的难点提供参考。
2023年15期 No.459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莹;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无数令人瞩目的音乐作品,为世界音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首奏鸣曲,其中,《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引起国内外演奏者的多次研究与探讨,本文对贝多芬的生平进行分析,结合时代分析这两个乐章的创作背景,并结合自身的演奏练习经验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演奏难点,深度挖掘作品特色,为演奏者提供参考。
2023年15期 No.459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赵盛君;
钢琴演奏者在完整地呈现作品时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音乐记忆就是影响演奏者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发挥音乐记忆能力会使钢琴演奏细腻入微,彰显自身个性,使音乐更加严谨,从而产生触动听众心弦的演奏效果。培养视觉、听觉、逻辑以及动作等记忆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音乐记忆能力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
2023年15期 No.459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菲;
声乐演唱是极其关键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既是对艺术的诠释,同时也是传达自身情感的载体。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人员将自身情感与作品情感联系起来,在提高声乐演唱层次感的同时,也使演唱过程富有较多情感,有助于提升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演唱的灵魂所在,任何优秀的声乐艺术必须借助演唱人员充满情感的演唱才可以充分展现其魅力,进而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歌唱艺术的魅力来自演唱人员真情实感的流露。基于此,本文将探析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表达手法及注意事项。
2023年15期 No.459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徐寒梅;
南广河船工号子是川江号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川南宜宾下属筠连县、高县、珙县等革命老区县,是川南革命老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见证了当地的历史与人文发展。随着国家对革命老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视,南广河船工号子的保护与传承再次提升到了重要高度。本文从高校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索在当代社会中南广河船工号子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以高校音乐学专业和音乐剧专业教学实践为重点,为其生存与发展寻求新思路、新方式。
2023年15期 No.459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吴尚昆;
本文对民间旋律与节奏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进行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民间音乐的特征,指出其具有风格类型多样、擅用多声部形式等鲜明特征,然后从素材选取角度讨论声乐类、器乐类以及歌剧戏曲类音乐素材引入方法,结合实例说明创作环节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最后归纳把可用的民间旋律与节奏融入音乐创作的技巧,提出了原调融入、变调融入、创新融入等建议,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2023年15期 No.459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袁赛;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二胡作为一种弓弦乐器,在传统文化艺术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演奏好二胡,让听众感受到二胡的魅力并与之产生共鸣,演奏者不但要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还要把握乐感,将乐感与演奏技巧相融合,加强演奏训练,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
2023年15期 No.459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吴忧;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而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尤为突出。本文研究的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通过聚焦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于创造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具体分析如何通过多种途径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23年15期 No.459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车焱;
古筝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属于传统民族乐器,在发展中形成了诸多的流派,如陕西筝、潮州筝、客家筝、江西筝等,助推我国古筝艺术源远流长,在全国各地大放异彩。艺术家是古筝演奏艺术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艺的集大成者,在宣传、推广、保护、传承与创新古筝艺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家进行个案分析,同时探索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发展的策略,为推动古筝艺术的与时俱进提供参考。
2023年15期 No.459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楠;
琵琶,始载于汉,盛行于唐。如果说,唐诗用其凝练而含蓄的文字记录着古老悠久的华夏历史,琵琶则用它独特而庞大的音域汇成了一道绵延流转的音乐长河,让人闻其声、临其境,感受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琵琶这一弹拨乐器极为广阔的音域和独特的感染力,并从中品味它“诗中有曲、曲中有韵、韵中有情”的艺术魅力。
2023年15期 No.459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雪莉;
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能力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方法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以及音乐综合素养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视唱练耳教学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唱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还能使其将自身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本文先就视唱练耳教学对于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视唱练耳锻炼学生音乐能力的策略展开探讨,旨为表明视唱练耳方法对于音乐教学的意义。
2023年15期 No.459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曹馨木;
“声音”是音乐传播的主体,声音审美是音乐的第一审美。尤其在歌唱艺术中,“人声”独具魅力的审美特征不容忽视。然而在过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声音技术的培养,“唱”的比重远远大于“听”,导致学生对于声音的审美认知匮乏,从而造成歌唱状态不理想的恶性循环。本文从声音审美的特征与意义入手,浅析声音审美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结合花腔女高音的教学,具体阐述声音审美在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2023年15期 No.459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超;
自西洋管弦乐艺术引入中国以来,始终坚持与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融合,并在音乐创作、演奏技巧、歌剧伴奏等多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性特征,不仅使自身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也丰富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内涵。本文就西洋管弦乐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展开研究,介绍西洋管弦乐器的主要类型,通过分析西洋管弦乐艺术在中国发展概况,进一步探讨该艺术在中国的民族化进程及传播和发展的有效策略。
2023年15期 No.459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一媚;
在我国中小学“双减”政策背景下,高校大力提升在校生的音乐素养,本文通过分析当下中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现状和教学瓶颈,进一步分析把高校声乐教学和中小学音乐课相结合的方法,避免学和教的分离,助力学生就业,让学生做好与社会的接轨。
2023年15期 No.459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欧盼;陈芬;
“三道弯”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比较重要的舞蹈姿态,在表演“三道弯”的时候,舞蹈表演者的膝部、腰部、脸腮呈现出反方向的S型体态。安徽花鼓灯是一种综合的民间歌舞表演艺术,集歌、舞、戏剧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芭蕾舞”,其特点是“倾”“扭”“圆”,并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本文通过对安徽花鼓灯“三道弯”体态进行概述,从审美、文化两大因素上分析安徽花鼓灯“三道弯”体态的形成原因,阐述安徽花鼓灯的“划圆动律”和“三道弯”体态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安徽花鼓灯“三道弯”体态的意象创构,强调安徽花鼓灯在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2023年15期 No.459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沈丽;
音乐和舞蹈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艺术形态,在艺术领域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中,需要加强舞蹈与音乐的融合,从而使得艺术表达效果更具表现力。从音乐和舞蹈的文化内涵来看,二者的文化差异相对较小,因此在协调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把握二者结构特征方面的相似性,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视角进行协调融合发展。本文的研究从多维视角出发,探析了舞蹈与音乐两种艺术形态的协调与融合。
2023年15期 No.459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 ] - 王孟;
传统舞蹈是民间传统文化的审美表达,包含着不同民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生活体验。传承传统舞蹈既能展现民族特征、弘扬民族精神,也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传统舞蹈的传承提供了全新的空间。本文说明了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及传承价值,对阻碍传统舞蹈传承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传承江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的对策,以期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2023年15期 No.459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王韵婷;
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在不断精炼和发展的历程中又高于生活。舞蹈是起源于人类生活,贴近人类生活的艺术,其本身就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但如今舞蹈艺术却拘泥在小众艺术圈中。剧场里为舞蹈买单的观众大部分是行内人士。多数晚会中,舞蹈永远是配角,舞蹈演员也很少被人记住。反思如此现象,如何将舞蹈这门传统艺术进行合理的现代化表达与推广,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是每个舞蹈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课题。笔者从介绍舞蹈起源、分析舞蹈教育现状、提出舞蹈如何欣赏与推广三方面入手,试图提出有益于舞蹈普及与推广的可行性方案。
2023年15期 No.459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瑜;
《唐印》是一部以唐朝百姓日常生活作为蓝本而创作的汉唐流派中国古典舞作品,其在保留传统古典舞风韵的同时运用现代表演技法展现了古代市井生活,丰富的表演技巧加上独特的舞蹈结构,在舞美和音乐的烘托之下,展现出了别样的风采。
2023年15期 No.459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吴倩;
文物是承载着国家数千年来文化的载体,具有时代性与文明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见证与象征。舞蹈作为人体艺术,以其曼妙的舞姿活化静态文物,从舞蹈活态视角诠释文物的文化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向外传播。
2023年15期 No.459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3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白石;李金育;
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混合式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成为实现舞蹈人才高质量培养、建立互联网+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及教学模式的着力点与突破口,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混合式舞蹈教学模式并未能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与多元化作用。基于此,本文简要论述高校混合式舞蹈教学模式研究及发展现状,分析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混合式舞蹈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大方面阐述基于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校混合式舞蹈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2023年15期 No.459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张群;
本文在舞蹈教育的视角下对集诗、乐、舞于一体的《灵星小舞谱》的教化作用进行创新性研究,使之与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现状相结合,从而发现灵星小舞的功能性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文化,旨在以中国传统人体文化美学的新视角,架构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身体语言的语法模式,从而理解儒家“以舞悟道”的内向化“礼教”。
2023年15期 No.459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牛世杰;
“模仿”作为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是个体自觉或不自觉重复他人行为的一种过程。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艺术,一种口传身授的艺术,模仿行为必然成为舞蹈人必备的学习“工具”。本文从“模仿”出发对舞蹈课堂上模仿的分类进行阐述,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当下高校舞蹈专业学生课堂中的“模仿”式学习进行解读,进而证实其必要性以及积极性作用,以此来激发人们对“模仿”式学习的重视,希望在今后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发新的思考和看法。
2023年15期 No.459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宋慧颖;刘纯雪;任敬;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在新媒体的推动下,舞蹈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开展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并提出运用新媒体技术落实舞蹈教学的具体方法,希望为舞蹈教师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强化舞蹈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2023年15期 No.459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晨露;
舞蹈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有利于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高校积极开展舞蹈教育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道德品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目前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从创造优良的舞蹈教育环境、开展创新性的舞蹈教育活动、打造活跃的舞蹈教育氛围、提高舞蹈教育素质化水平、提升舞蹈教育实质效果五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2023年15期 No.459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赵心豪;
埃里奥特是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他认为音乐对人的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音乐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行为,音乐教育必须重视音乐的本质。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主要探讨将埃里奥特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融入我国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策略,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2023年15期 No.459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孙凯超;夏鸿雁;
互文性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是一种基于“主体间性”引申出来的文学理论。现如今,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其内在价值不断被发掘,已逐渐开始在教育界崭露头角,但其与音乐教学的融合尚处于空白。对互文性理论能否运用于初中音乐教学进行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为教师提供全新的音乐教学思路。
2023年15期 No.459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虎啸;孙国军;
高校的公共音乐素质教育既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培养高校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的主要途径,更是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当今全球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通过数字信息技术赋能素质教育能够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地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数字音乐通过融合数字信息技术,依托各类互联网数字平台,使得数字音乐相较于传统音乐在传播方式、传播媒介、表现形式、实际应用等方面呈现出更多的应用途径。据此,本文依托数字音乐功能优势,通过分析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开展途径及内容,阐明数字音乐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高校音乐文化活动及音乐技能培养等多方面的应用方式,为数字音乐赋能高校素质教育提出新方法、新途径,以期实现数字信息技术与艺术素质教育的高度融合,为高校公共音乐素质教育发展助力。
2023年15期 No.459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5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董雯雯;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唐代诗人刘长卿一千多年前在古琴前孤芳自赏的无奈感慨在今天仍十分贴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准确描绘了古琴在现代社会的处境:古琴得到大力推广的同时爱好者也越来越多。但古琴教学方式单一化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琴文化的高质量传播。高等专业院校作为传播古琴专业文化的平台之一,专业性和权威性更强,如何在继承传统优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思路,以适应新时代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值得深入探索。
2023年15期 No.459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王乙竹;
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学习民族音乐不仅可以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因此,如何将民族文化有效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要求高校加快普及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加大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力度,推动高校音乐教学的持续改进。基于此,本文从民族文化传承对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现状,试提出优化措施,以期为教学提供参考。
2023年15期 No.459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昕;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音乐教学,是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培养优秀学前教育人才的重要内容,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展开优化探索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实现本专业学生素养的提升以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化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部分学生音乐素养不高和缺乏实践锻炼等问题,在实施音乐教学时,重视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内外实践机会,从而改善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情况,进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2023年15期 No.459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李彩霞;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音乐教育的作用逐渐被大家重视,许多优秀的音乐教学方法被开发出来,其中的情境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音乐修养与能力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我国各个教育阶段对艺术类教育和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深受西方艺术教育影响,具有起步晚且发展缓慢的缺陷。为了提高情境教学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本文深入情境教学的概念,通过探讨其理论基础,从而完成了以情境化课堂形式为依托的音乐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2023年15期 No.459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樊竑玥;孙国军;
当今时代,音乐教育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为研究新疆地区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法与跨学科研究法对当今数字化背景下新疆地区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就目前新疆地区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应用型的解决建议。本文以数字化音乐在新疆地区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为主要论点,为新疆地区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023年15期 No.459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